五味子是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中药材,它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,都在每年秋天成熟,而且这种植物果实成熟后具有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等5种味道人们依据它的这个特性把它定名为五味子。今天我们来聊聊五味子。
《唐本草》:“五味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都有咸味,此则五味具也。”
从外形性状鉴别,北五味子表面红色、紫红色或暗红色,而南五味子(即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)直径较小,表面色较北五味暗,呈棕红色至暗棕色、干瘪,皱缩。
《本草纲目》:“五味,今有南北之分,南产者色红,北产者色黑。入滋补药,必用北产者乃良。”
中医
五味子入药历史悠久,自晋代起便有相关的炮制方法记载。五味子多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晒干或蒸后晒干,除去果梗和杂质而得。
中药五味子果肉气微,味酸;种子破碎后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以粒大,色红,肉厚,有光泽,显油润者为佳。生用,或照醋蒸法蒸至黑色,干燥后用,用时捣碎。其实除了生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两种以外,还有酒五味子、蜜五味子较常见。
中医认为五味子性温,味酸、甘。归肺经、心经、肾经。它具有收敛固涩、益气生津、补肾宁心的功效。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。煎服,2~6g。但凡表邪未解,内有实热,咳嗽初起,麻疹初期,均不宜用。
表邪未解,内有实热,咳嗽初起,麻疹初发者忌服五味子。另外,五味子服用过量或使用不当可出现腹部不适,胃部烧灼、冷酸、胃痛,或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,应停用。还有就是如果用五味子而出现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药,并用抗过敏药治疗。
五味子所治之证,《伤寒》仅言咳逆,《金匮要略》则兼言上气,如射干麻黄汤之 “咳而上气,喉中水鸡声”,小青龙加石膏汤之 “肺胀,咳逆,上气,烦躁而喘”也。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,无论其为太阳、少阳、少阴,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、干姜。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,即 “咳而脉浮,厚朴麻黄汤主之”一语,已通概全书大旨,试观 《金匮要略》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?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,余则皆非所宜,故收阴中之阳气者,必以附子、干姜。收阴气者,必以地黄、阿胶。收阳中之阳气者,必以龙骨、牡蛎。
现代药理
五味子主要具有镇静,催眠,影响记忆力,保护神经细胞,抗衰老,抗氧化,抗缺氧,耐疲劳,保护心肌,抗心肌缺血,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,促进免疫,抗肿瘤,增敏,抗突变,保护肝脏,抗肝纤维化,抗硅沉着病,促进成骨细胞增殖,保护肾脏,促进生殖,抑菌,调整肠道菌群,降血糖,降脂减肥,镇痛等作用。
(内容来源网络,仅供参考,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删除)